新春走基层丨昭觉县火普村村民吉地尔子:收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2-24
新闻体育旅游政务, , 精神文明 , 农业 新闻体育旅游娱乐美女美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肖洋 徐湘东

春节期间,凉山州昭觉县火普村天气一直不错。

这几天,村民吉地尔子家一直都有客人。为了迎接远客,他把家里收拾得格外干净,还高兴地为客人讲起这几年他家的变化:新房、新路、新工作,以及越过越好的新生活。

为了证实他的说法,他会将客人带到厨房,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今年家里杀了两头年猪,400多斤肉,吃不完,做成腊肉香肠,挂满了厨房。

新家

屋外大院子 屋旁观景台

吉地尔子家位置不错,视野开阔,站在院子里,可以看到大半个村子。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凉山州昭觉县火普村,走进吉地尔子家,参观了他家的新房。

吉地尔子回忆,总书记进屋后先是来到了厨房,当时,他正在厨房里煮着午饭,锅里蒸着土豆、荞麦粑粑、香肠和腊肉。总书记问他,这个做法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叫一锅吃”。总书记看后说:“不错,挺丰盛。”

吉地尔子说,他是2016年彝历新年时搬进新家的,整个房子有80平方米,除了客厅、卧室,屋外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厕所。

在客厅里,吉地尔子安了个节能灶。他说,以前山上冷,彝家的传统是在堂屋挖个火塘,用来取暖、烧水、做饭。虽说实用,但费柴,一不注意,屋内还常常烟熏火燎。

搬新家后,条件好了不少,火塘淡出他们的生活,节能灶成为主流。吉地尔子说,他家的节能灶,三斤柴烧十斤水,不仅节能,烟雾还能通过排烟管排到屋外,安全又卫生。“当时,总书记还伸出手,在炉子前试了试温度。”

屋外,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平时,吉地尔子在上面晒东西,没事的时候,他也带着孙女在坝子里玩。随着村子被建设得越来越好,他家坝子旁还修了一个观景台,放上了公共座椅,大家闲下来时,观景台就是个拉家常的好去处。

三轮车

赶集做农活 不再靠人背

在彝语里,火普意为高山之巅。平均海拔2700多米的村子,“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曾经人们生活的写照。

吉地尔子说,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大变样,特别是这3年来,他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以前没有路,全靠人背马驮。”吉地尔子说,几年前,公路修到了家门口,他花5000多元买了一辆三轮车。有车以后,生活方便了许多,平时赶集骑车买卖东西,做农活时,用车拉肥料、拉土豆,“再也不用人去背了。”

这辆车他很珍惜,平时不用就停在院子里,有空时,他会给车好好做保养,用了3年多,车还像新的一样。

生活

收入更多样 腊肉吃不完

以前,吉地尔子家的房子老、旧,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年里种点土豆、荞麦,养点猪、牛,挣不了几个钱。如今,村子越变越漂亮,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在他家房子的下面,还开了一家农家乐。村里有了合作社,大家的收入构成越来越多样。

现在,吉地尔子除了种地、放牛、养鸡,还当上了水库管理员,有固定收入。他家也加入了合作社,4亩多地流转出去,一年的收入较为可观。

此外,他还计划种植经济作物。

2月8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蓝莓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董顺文博士来到村里,教村民们蓝莓种植技术,从修剪到施肥,讲解十分仔细。

“我在荒坡上还有些地。”吉地尔子说,蓝莓属于村集体,管理好了,可以分红,他很愿意学这些东西。未来,他还打算学好技术自己也种种,“争取今年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彝历新年与春节相距不过两个多月,为了过好节,今年,吉地尔子家杀了两头200多斤的乌金猪。亲戚往来,他还收到不少肉,一下子吃不完,全被做成了香肠腊肉,挂满了厨房。春节快过完了,他家的腊肉香肠还剩不少,“过年是吃不完了。”

吉地尔子说,去年,他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万多元。新的一年里,他要好好努力,种好地,养好家禽牲畜,“要让日子越来越红火。”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