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后谈反家暴:占比九成的施暴者不能缺位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3-09
三八节后谈反家暴:占比九成的施暴者不能缺位

  自2016年3月1日起,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至今已近一年,各项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有了法律制度保障,但一些家庭暴力依然“隐秘”且“顽固”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专家呼吁,让施暴者,尤其是男性真正参与到反家暴行动中来,才能进一步有效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仅受暴者觉醒难彻底解决家暴

  “在现实生活中,反家暴大多是鼓励受暴者(主要是女性)不再沉默,采取行动,如以向亲朋、妇联求助,向公安报警,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解决家暴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方刚认为,“仅仅是受暴者觉醒,远离施暴者,并不能彻底解决家暴的问题。”

  据介绍,在因家暴导致的离婚案件中,曾经的施暴者如果仍然留在家暴的阴影中不能解脱,可能会继续对其他人(如以后的伴侣、孩子)施暴。只有施暴者发自内心地悔悟,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暴力认知和行为,家暴的恶劣影响才可能逐渐消除。

  方刚是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国际上的白丝带运动发起于加拿大,倡导男性参与终止针对妇女的暴力。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成立于2013年,代言人是演员冯远征夫妇。冯远征曾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扮演一名家庭暴力施暴者,正是这部剧让“家庭暴力”进一步走进公众视野。目前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已拥有1500多名志愿者,主要通过宣传倡导、咨询辅导、青少年教育三种形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劝诫男性,不对女人施暴,同时鼓励男性,针对女人的暴力说‘不’。”方刚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多一个志愿者,就可能会少一个施暴者,其实我们的理念是更多影响男性。我们相信,没有一个人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女人到家打起来方便。”

  所谓的“男性气质”不是施暴的借口

  根据相关统计,在家庭暴力中,男性施暴的比例占90%左右。为何施暴者九成是男性?

  一些研究认为,部分家庭暴力本质上是男性家庭成员维持男性“硬汉”形象的一种表现,实施家庭暴力的男性潜意识深处埋藏着对“不像一个男人”的深深恐惧,他们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形象,展示其所谓的刚性“男性气质”。

  在方刚接待过的一个男性施暴者来电求助的案例中,这位求助者称:“我和我老婆经常打架。我平时很注意这个,关键时候就是控制不了,感觉放不下面子。老婆爱唠叨,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唠叨来唠叨去,就开始吵架,后来就开始打架。”

  针对此案例,方刚分析认为,来电人可能事业上不太成功,所以对妻子的唠叨特别敏感,当他觉得妻子对他的唠叨,伤害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让他很没面子时,他就会倾向于使用暴力来控制妻子,让她闭嘴。这反映出他较低的自我认同与较高的自我期待之间的矛盾。

  方刚提出,男性气质是多元的,不仅有刚性,也有柔性。应该通过教育,帮助男人们自觉意识到强调刚性男性气质并不好,可能会导致家庭暴力。最终不但伤害了女性和孩子,而且伤害了男性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甚至可能会毁了他们整个幸福人生。

  避免暴力反复亟须强化心理咨询

  反对家庭暴力,重在预防和解决“心病”。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轻微的家庭暴力,往往达不到违法程度,不会受到法律制裁。既没有法律的制裁,心理问题又没有解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庭暴力的反复发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方刚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对家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加强心理辅导,从而进一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据介绍,目前方刚及其团体一直在进行对家暴相关人员提供心理辅导的探索。他们开通了公益热线,为施暴者、受暴者、暴力目击者提供公益、免费和专业的辅导。下一步,他们希望能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家暴相关人员进行辅导。

  “我们强调男性参与,不仅是因为男性是家庭暴力的主要施暴者,而且希望更多男性成为支持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倡导力和影响力,更多地支持这项事业。”方刚说。(半月谈记者 原碧霞)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