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月5日(李丹)又到入园季,小朋友们即将开启幼儿园生活。然而,入园当天往往会有这样一幅景象:宝贝们哇哇大哭,家长们手足无措。 有的小朋友会慢慢缓解这种情绪,但是有的小朋友却一直接受不了和爸爸妈妈分开,每天必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让父母感到十分头痛。 9月5日,邀请到成都市四医院主治医师、心理治疗师周蝶,请她来为大家解读和支招。 了解孩子们的分离焦虑 周蝶介绍,在上幼儿园、生病住院、转学、家庭变故等分离的情境下,孩子会出现哭闹、反抗、发脾气、烦躁、担心、害怕等情绪表现。正常的分离性焦虑在出生后第6、7个月开始出现,18个月时最为明显。3岁到5岁以后的儿童能够理解暂时离开父母的真实含义,分离性焦虑的程度会逐渐减轻。父母对待这类焦虑情绪不必担心,其程度与心理发育年龄相符,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会随着儿童对新环境的熟悉而减轻、消退。 但是有的孩子会对分离产生过度和持续的害怕和焦虑,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是不是分离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当预期或经历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离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 2.担心会失去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伤害。 3.担心经历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离别的不幸事件。 4.因害怕离别而不愿或拒绝离开家。 5.害怕或不愿独处,需要和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在一起。 6.反复做与离别有关的噩梦。 7.当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离别,反复出现躯体性症状,比如头痛、胃痛、腹痛、恶心、呕吐等。 什么导致了分离焦虑障碍? 1.遗传因素:如果孩子的父母有焦虑特质,那么这类孩子患分离焦虑障碍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2.生物学因素: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分离焦虑障碍有关。有研究显示,患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常常显示出低5-羟色胺水平,以及脑区间的连接和功能异常。 |